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抓实基层、打牢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教党〔2017〕8号)及《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关于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皖组发〔2017〕3号)等文件精神,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同意,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基层党组织可遵照执行、上级党组织可考核监督的标准体系,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突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加快建设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把总体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学校党委、院级党组织与教工、学生党支部,分类分层次提出具体标准,使每个党组织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
2.坚持把典型引路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既要总结运用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及时推介宣传基层党组织开展标准化建设经验做法,供各基层党组织学习借鉴,又要强化问题意识,找准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薄弱领域、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
3.坚持把自我提升与上级支持相结合。既鼓励基层党组织立足自身实际,对照标准查摆整改、创争达标,又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特别是要在班子配备、经费保障、政策激励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基层党组织达标升级。
4.坚持把创争达标与推进工作相结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把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推进日常工作的规范化,以日常工作的成效来检验标准化建设的实效,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促进”。
5.坚持把落实责任与考核监督相结合。健全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考核验收、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形成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确保标准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落实服务功能,实现组织设置更加科学优化、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党员队伍更加充满活力、场所功能更加务实管用、工作载体更加形式多样、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基础保障更加充分有力、工作业绩更加突出有效的目标。
1.推进组织体系设置标准化。以扩大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为着力点,突出务实、管用、有效,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确保做到应建尽建、设置规范、调整及时、体制明晰。
2.推进班子队伍建设标准化。以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为着力点,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做到选拔导向鲜明、人员素质优良,班子结构合理、成员责任明确。
3.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着力点,严格发展党员,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做到党员队伍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纪律严明、作用突出。
4.推进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以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为着力点,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党内各项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党员参与率高、教育效果好,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5.推进工作载体建设标准化。以党员群众满意为着力点,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本领,各项载体抓手务实管用,受到党员群众普遍欢迎,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6.推进活动场所建设标准化。以建好用好管好活动场所为着力点,推进场所规范建设,丰富场所服务功能,硬件配置齐全、场所功能完备,标牌设置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较好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
7.推进工作运行机制标准化。以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化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机制运行,做到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
8.推进基本工作保障标准化。以保证基层党建工作正常开展为着力点,强化人员力量保障,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做到基层党组织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能办成事。
四、方法步骤
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按照“一年推广打基础、二年深化出成效、三年全面上台阶”的总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力争经过3年努力,使全校基层党组织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1.搞好动员部署。制定我校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召开动员会议,加强工作部署。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深入开展调研,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建设的具体标准、年度完成任务和推进措施,层层动员,广泛发动。要把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务骨干,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培训的重要内容,深化认识、明确任务、掌握方法。
2.开展摸底自查。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对照相应标准,广泛开展自查,切实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逐级建立标准化建设已达标和未达标党组织台账,对已达标的党组织实行动态管理,对未达标党组织实行销号管理。上级党组织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未达标的基层党组织进行认真分析,找准存在的差距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
3.对照标准创争。未达标的党组织要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对照相应具体标准,制定整改落实措施,积极开展创争达标活动;自我评估达到标准后,及时向上级党组织申报。达标的党组织要对照标准,结合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继续巩固成果,不断深化提升,争当先进优秀。要注重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综合协调,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为所属基层党组织创争达标创造有利条件。
4.进行考核验收。建立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坚持分级负责,由上一级党组织对所属基层党组织达标申报对象进行考核验收。考核验收要按照基层自评、组织考评的步骤定期开展。申报对象经考核验收合格的,纳入已达标基层党组织台账管理;对经考核验收仍未达标的基层党组织,要列出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落实、尽快达标。学校党委组织部每年将按照一定比例,对达标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抽查;各基层党委(党总支)每年对所属达标基层党组织进行检查。
五、组织保障
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发扬严实作风,坚持落细落小,确保取得实效。
1.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学校将把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纳入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2.强化督查指导。校院两级党组织要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改进;要强化工作指导,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深入基层,对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进行调研,指导帮助基层党支部落实好各项工作要求。要严肃工作纪律,对督查抽查中发现的弄虚作假行为,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3.强化典型带动。学校党委组织部、各基层党委(党总支)要注重培育、发现、宣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加大总结推广力度。要注重宣传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基层党组织比学赶超,为标准化建设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氛围。
4.注重工作实效。要紧密联系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把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合理安排,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顺利进行、取得实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对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取得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水平。
附件:1.中共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建设标准(试行)
2.安徽工业大学院级党组织建设标准(试行)
3.安徽工业大学教工党支部建设标准(试行)
4.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党支部建设标准(试行)
中共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
2017年4月10日
附件1
中共安徽工业大学委员会建设标准(试行)
建设项目
建设标准
一、组织体系设置
1.基本设置形式
学校设置党的委员会,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设立常务委员会。
2.党组织设置与隶属关系
学校党的委员会隶属于安徽省委,由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由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3.纪检机构
学校党委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4.群团组织
领导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班子队伍建设
5.班子职数
学校党的委员会由21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委员9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2人,其中专职副书记1人;根据上级要求增加委员和常委职数。
6.班子任期
党的委员会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期满按时换届,严格执行换届请示报告及换届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7.骨干队伍
学校党委领导班子由省委配置;校党委按照“党性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好、组织管理能力强”等要求选优配强院级党组织书记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干部相结合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职人员的配备一般占全校师生员工总数的1%左右,其中,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每年组织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
8.自身建设
建立健全班子思想政治、履职能力、工作作风管理制度,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至少开展1次中心组理论学习,认真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调学和培训任务。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
三、党员教育管理
9.发展党员工作
认真落实发展党员细则和普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提高党校培训质量和水平,有计划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工作指导、督查和考核,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重视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入党。
10.党员教育培训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保证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校院两级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注重运用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或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党员教育,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和安徽先锋网微信党员订阅率不低于60%、党组织负责人订阅率不低于90%。突出党性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做到经常性教育有措施,集中培训有记录。
11.党费收缴管理
严格执行中组部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及时核定党员交纳党费具体数额并健全党费台账,教育党员自觉按时足额交纳党费,每年在党代会年会上公布1次学校党费收缴使用情况。
12.组织关系管理
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每年6月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留、转工作,每年9月对党员组织关系进行1次集中排查。保证党员组织关系、入党积极分子接续发展转接工作规范,积极推进党员组织关系网上转接。
13.流动党员管理
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每学期开展1次流入、流出党员情况排查,做到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双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14.党内激励关怀
动态建立校院两级困难党员台账,经常开展关怀帮扶活动;每年组织开展1次党内表彰活动。
四、党内组织生活
15.“三会一课”
指导督促基层党组织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党委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到所在支部或联系支部讲1次党课。
16.民主评议党员
指导督促基层党支部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党性分析,确定评议等次,并稳妥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
17.组织生活会
指导督促基层党支部每半年召开1次党员组织生活会。遇有重要情况,督促并指导党支部及时召开。
18.民主生活会
每年至少召开1次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并将会议召开情况及时通报。同时班子成员要结合分工,参加并指导基层党委(党总支)的民主生活会。
19.双重组织生活
党委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按时参加所在党支部活动。
20.党员活动日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出台“党员活动日”制度,并将“党员活动日”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党建督查考核内容。
21.组织生活创新
引导基层党组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党员群体特点,注重运用“两微一端”等信息化手段,采取“微党课”、网上组织生活等形式,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五、工作载体建设
22.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组织活动
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政治要求纳入教师日常管理,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安排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综合素质高的教师讲授思想政治课,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指导督促学校各单位建立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结合业务工作特点和要求,每月至少组织1次教职工政治学习。
23.围绕教工党员特点开展党组织活动
推进党组织活动与学科建设、科研教学、日常管理等工作的融合。广泛开展“争做‘四有’好干部、‘四有’好老师、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
24.贴近学生党员实际开展党组织活动
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扶贫项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送管理送技术活动等有序有效开展。广泛开展“争做‘四有’好学生、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
25.创新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载体
积极推进“共驻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志愿服务岗位、“青春建功在基层、携手共筑中国梦”等活动有计划开展;立足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形式、丰富内容、深化内涵,打造一批党建活动品牌,选树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六、活动场所建设
26.活动场所建设
创造条件设置固定的党员活动室,为基层党支部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提倡一室多用,并设置相对统一的标识、制度。为有条件的基层党组织配备党员电教远教设备,开通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终端。
七、工作运行机制
27.民主议事机制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制度;督查指导学院认真落实党政联席会和基层党委会制度。完善校院两级党务公开制度,通畅党员参与党内事务、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途径。
28.参与决策机制
探索推进院系级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保证党组织在院系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
29.协调运行机制
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党政领导定期沟通制度落实到位。教职工代表大会及群众组织作用得到发挥,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健全。
30.责任落实机制
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支部和党委每年至少一次的集中督查制度,完善党组织考核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
31.联系服务机制
建立健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院(部)、高层次人才和民主党派及党外代表人士的制度,坚持定期深入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一线走访调研,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服务承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班子成员参加联系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每学期至少1次。
八、基本工作保障
32.机构人员保障
学校党委设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武装部等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党委组织部至少配备1名组织员。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
33.经费保障
按照教职工党员人均不低于100元、学生党员人均不低于50元的标准核定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有关制度,进一步规范经费管理使用。
附件2
安徽工业大学院级党组织建设标准(试行)
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校党委批准,设立基层党委,或党总支,或直属党支部,党员100人以上的,一般应设立基层党委;党员100人以下、50人以上的,一般应设立党总支,经校党委批准也可设立基层党委;50人以下的,经校党委批准也可设立党总支。
2.党组织设置与调整
院级党组织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同时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结合实际,科学设置基层党支部,每年对基层党支部设置情况进行一次集中摸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做到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院级党组织委员会设立纪律检查委员
领导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基层党委一般设委员7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至2人,确因工作需要或党员人数在500人以上的,经校党委同意,可以增加委员人数,一般不超过9人;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一般设委员5人,设书记1人。
每届任期3至4年,期满按时按规定做好换届工作,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换届请示报告及换届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并组织指导基层党支部按时换届。
院级党组织书记和基层党支部书记符合党性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好、组织管理能力强等要求。重视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干部相结合的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每年组织对所属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干部集中培训不少于1次。
建立健全班子思想政治、履职能力、工作作风管理制度,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至少开展1次学习。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要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集中培训。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
认真研究制定发展党员计划,抓好分党校培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入党积极分子人数与发展对象人数之比一般不低于3:1,定期研究并指导督查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重视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入党。
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保证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院级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注重运用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或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党员教育,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和安徽先锋网微信党员订阅率不低于60%、党组织负责人订阅率不低于90%。突出党性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做到经常性教育有措施,集中培训有记录。
指导督促基层党支部及时核定党员交纳党费具体数额并健全党费台账,教育党员自觉按时足额交纳党费,并于每年1月10日和7月10日前公布1次收缴情况。对照党费管理规定及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党费使用审批,党费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每年6月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留、转工作,每年9月对党员组织关系进行1次集中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入党积极分子接续发展转接工作规范,积极推进党员组织关系网上转接。
认真落实流动党员管理办法,每学期开展1次流入、流出党员情况排查,积极开展流动党员网上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双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动态建立本单位困难党员台账,并督促基层党支部及时了解并上报困难党员情况,经常开展关怀帮扶活动;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每年开展1次党内表彰活动。
指导督促基层党支部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做到记录规范、资料齐全。党委(总支)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到所在支部或联系支部讲1次党课。
指导督促基层党支部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审核确定评议等次,并稳妥慎重处置不合格党员。
指导督促基层党支部每半年召开1次党员组织生活会。遇有重要情况,督促党支部及时召开。
基层党委(党总支)每年至少召开1次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并在一定范围内及时通报会议召开情况。
基层党委(党总支)班子成员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指导基层党支部严格落实“党员活动日”制度,并建立登记备案制度。
组织引导所属各党支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党员群体特点,注重运用“两微一端”等信息化手段,采取“微党课”、网上组织生活等形式,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政治要求纳入教师日常管理,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建立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至少组织1次教职工政治学习。
23.围绕教职工党员特点、贴近学生党员实际开展党组织活动
推进党组织活动与学科建设、科研教学、日常管理等相融合。组织教工党支部开展“争做‘四有’好干部、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
有学生的单位要认真组织校地合作扶贫项目有序有效开展,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送管理送技术等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举措。组织学生党支部开展“争做‘四有’好学生、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
24.创新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载体
“共驻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志愿服务岗位、“青春建功在基层、携手共筑中国梦”等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立足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形式、丰富内容、深化内涵,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活动品牌,选树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25.活动场所建设
设立固定的党员活动室,学生宿舍集中区可设立党团活动室,为学生党支部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提倡一室多用,并设置相对统一的标识、制度。党组织标牌悬挂在醒目位置;室内上墙制度简明规范,一般为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党内生活等基本制度;党务公开栏设置规范,公开内容简单明了、党内信息公布及时。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为基层党支部配备党员电教远教设备,开通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终端。
26.民主议事机制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议事规则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健全规范,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渠道,落实好党员民主权利.
27.参与决策机制
充分发挥学院党政联席会的作用,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与系所行政机构负责人交叉任职,保证党组织在系所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
28.协调运行机制
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党政领导定期沟通制度落实到位。教职工代表大会及群众组织作用得到发挥,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健全。
29.责任落实机制
完善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支部制度,对照党建重点任务抓好工作落实,认真抓好所属支部年度考核评议工作。
30.联系服务机制
落实院级党组织成员联系师生的制度,每学期深入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等教学、科研、管理一线走访调研不少于2次,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服务承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
31.机构人员保障
按学校规定要求,配备必要的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党支部书记待遇。
32.经费保障
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有关制度,用好党建工作经费和党费,定期向各党支部公布经费使用情况,确保经费管理使用规范有效。
附件3
安徽工业大学教工党支部建设标准(试行)
正式党员超过3人的可设立党支部。正式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应设立支部委员会;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
在职教职工党支部一般按系(所、中心)、专业、教研室、学术团队、部门等教学科研管理实体设置。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按离退休人员原所在工作单位隶属关系或便于活动开展的原则设置。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按时按程序进行换届,如需调整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提交申请,做到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设纪律检查委员(委员人数少的可由组织或宣传委员兼任);不设委员会的支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纪检工作。
加强与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班子建设
党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人、书记1人;党员数不足7人的,可只设书记1人,必要时可增选副书记1人。
党支部委员会和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书记每届任期2至3年。期满按时换届,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换届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7.自身建设
党支部书记符合党性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好、组织管理能力强等要求,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应带头加强学习,按时参加上级党组织集中培训。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党员的党风廉政教育。
8.发展党员工作
积极引导非党员教职工向党组织靠拢,认真研究提出发展党员计划,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工作,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各项要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标准,规范程序,完善材料,保证质量。学院教工党支部特别要重视发展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入党。
9.党员教育培训
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积极运用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或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党员教育,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和安徽先锋网微信党员订阅率不低于60%。突出党性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教育有措施,集中培训有记录,引导党员做到“四个合格”。
10.党费收缴管理
及时核定党员交纳党费具体数额并健全党费台账,党员自觉按时足额交纳党费,每年1月10日和7月10日前公布1次收缴情况。对照党费管理规定及财务管理制度,用好党费,党费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11.组织关系管理
每年9月对党员组织关系进行1次集中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入党积极分子接续发展转接工作规范。
12.流动党员管理
每学期开展1次流入、流出党员情况排查,积极开展流动党员网上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双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13.党内激励关怀
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与帮扶机制。及时了解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困难党员情况,动态建立困难党员台账,经常开展关怀帮扶活动;做好党内评比及表彰活动。
14.“三会一课”
党支部要制定年度“三会一课”计划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至2次,每季度上1次党课。
15.民主评议党员
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党性分析,对党员进行评议,确定评议等次。稳妥慎重研究提出不合格党员处置意见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16.组织生活会
每半年召开1次党员组织生活会。遇有重要情况,应及时召开。做到会前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谈心交心,会上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会后逐一整改落实。
17.党员活动日
认真落实“党员活动日”制度,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集体交纳党费、服务群众、到红色教育基地过组织生活等活动,及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并规范做好活动记录。
18.组织生活创新
紧密结合实际和党员群体特点,注重运用“两微一端”等信息化手段,采取“微党课”、网上组织生活等形式,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19.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组织活动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全过程。建立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机关党支部每月至少组织1次教职工政治学习。
20.围绕教职工党员特点开展党组织活动
组织开展“争做‘四有’好干部、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教学单位教师党支部可围绕搞好教书育人、推进学科发展、加强师德建设等开展活动;党政管理部门党支部可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改进管理服务工作、提升素质能力等开展活动;后勤服务部门党支部可围绕提高业务技能、提供优质服务等开展活动;离退休党支部可充分发挥退休老党员的独特优势,参与校院督导组、专家组工作,在青年教师培养中发挥传帮带作用,在青年教师、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
21.创新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载体
积极开展“共驻共建”、“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示范岗及党员示范窗口创建等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记录。立足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形式、丰富内容、深化内涵,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选树优秀共产党员。
22.活动场所建设
建有固定的党员活动室,提倡一室多用,活动室设有相对统一的活动场所标识、制度。党组织标牌悬挂在醒目位置;室内上墙制度简明规范,一般为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党内生活等基本制度;党务公开栏设置规范,公开内容简单明了、党内信息公布及时。
23.参与决策机制
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保障党员申辩申诉等权利,支持党员广泛参与院、系和学校管理工作,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党支部书记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负责人交叉任职,保证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
24.责任落实机制
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支部各项工作。
25.联系服务机制
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服务承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一线走访调研。
26.机构人员保障
配齐配强支部委员会成员,机关及职能部门教工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是党员的部门正职或副职担任,系所(教研室)教师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是党员的主任或副主任担任。如遇支委人员发生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27.经费保障
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有关制度,用好党建经费,经费管理使用规范
附件4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党支部建设标准(试行)
正式党员超过3人的可设立党支部,每个支部原则上不超过50人,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应设立党小组。正式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应设立支部委员会;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
2.设置与调整
学生党支部一般按学科专业设置或按年级设置。按时按程序进行换届,如需调整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提交申请,做到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设纪律检查委员(委员人数少的可由组织委员或宣传委员兼任);不设委员会的支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纪检工作。
加强与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群团组织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基层党支部委员会和不设支部委员会的支部书记每届任期2至3年。期满应按时换届,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换届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认真研究提出发展党员计划,协调做好团内推优工作,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严格落实入党积极分子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考察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各项要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规范程序,完善材料,保证质量。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
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32学时。充分运用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网或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党员教育,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和安徽先锋网微信党员订阅率不低于60%。突出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和学风建设,重视教育培训实践环节,经常性教育有措施,集中培训有记录,引导党员做到“四个合格”。
每年6月做好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留、转工作,每年9月对党员组织关系进行1次集中排查。党员组织关系、入党积极分子接续发展转接工作规范。
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与帮扶机制。及时了解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困难党员情况,动态建立困难党员台账,经常开展关怀帮扶活动;做好党内评比及表彰工作。
党支部要制定年度“三会一课”计划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结合学生特点,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突出党性锻炼。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至2次,每季度上1次党课。
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党性分析,对党员进行评议,确定评议等次。稳妥慎重研究提出不合格党员处置意见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每半年召开1次党员组织生活会。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召开。做到会前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谈心交心,会上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整改方向,会后逐一整改落实。
认真落实“党员活动日”制度,可利用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集体交纳党费、服务群众、到红色教育基地过组织生活等活动,及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并规范做好活动记录。
紧密结合实际和党员群体特点,注重运用“两微一端”等信息化手段,采取“微党课”、网上组织生活等形式,不断提高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组织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20.贴近学生党员实际开展党组织活动
围绕学生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塑造人格品性为重点,积极开展“争做‘四有’好学生、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通过建立“党员服务岗”、“学习示范岗”、“考研示范岗”等,依托科技创新小组、社研会等活动,分享学习方法、开展学业辅导活动,促进共同成长;依托学校和学院党员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开展支教、社区服务、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党员社会实践项目,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等活动,认识和体验世情、国情、民情,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智。
广泛运用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创新活动载体形式、丰富内容、深化内涵,组织学生党员广泛参加自我管理、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承诺践诺、创先争优等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记录。
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建立多种形式的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和服务基地。提倡一室多用,活动室设有相对统一的活动场所标识、制度。党组织标牌悬挂在醒目位置;室内上墙制度简明规范,一般为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党内生活等基本制度;党务公开栏设置规范,公开内容简单明了、党内信息公布及时。
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保障党员申辩申诉等权利,支持学生党员广泛参与班级、院(系)和学校管理工作,畅通学生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
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支部各项工作。
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服务承诺、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主动关心同学,带动共同进步,在推进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作用。
配齐配强支部委员会成员,支部书记一般应有学院专职副书记、辅导员或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党员担任;由研究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副书记或支部委员的,应在其毕业离校前及时调整。
安徽工业大学办公室 2017年4月10日印发